首页 > 资讯资讯 > 最新资讯

为高铁勾画腾飞的翅膀

发布时间:2018/11/12 9:56:18


罗健在查看整体吊弦压接和安装质量。杨建光 摄

  “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选择永恒的事业……”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电化电信院副总工程师罗健常说这句话。
  罗健的工作是为铁路和列车设计接触网。支柱跨距、零件荷载、接触线弛度等单调的词汇与繁琐的计算充斥着他的生活,日复一日。但他始终怀惴着诗一样的美好梦想与追求,用汗水和激情在铁路电气化设计领域执着耕耘,将美好的青春年华无声无息地注入一卷卷图纸中,并最终转化成一张张凌空架设的接触网,就像为高铁勾画出一对对腾飞的翅膀,为奔跑的列车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罗健说:“希望通过我们的工作,中国高铁能‘飞’得更安全、更高远!”
  自2003年7月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来到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罗健已经在这里工作了15年。15年来,他竭尽全力,无畏前行,从一名专业并不完全对口的见习生成长为主管接触网专业的院副总工程师,成为中国铁路电气化设计领域的青年才俊。回首往事,那些奋斗的点点滴滴已悄然化作青春的记忆。个中甘苦,罗健深知其味。
  实践中成长
  在电气化铁路中,接触网设施十分重要,它不仅是电气化工程建设的主体,还是给电力机车供电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输电线路。可以说,接触网是直接保障高铁运行安全的生命线。
  可是,学机械的罗健,怎么干起了接触网设计工作?
  “我本科学的是机械自动化专业,严格来说,和现在所从事的接触网专业还是有些区别。但考虑到接触网是个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涉及力学、材料、机械等多方面专业知识,需要各方面人才相互配合,所以当时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设前身)电气化电力工程设计处接触网所招聘了一部分机械专业的学生。”罗健认为,虽然专业不太对口,但铁道领域里多门公共基础课他们都学过,其他的可以在工作中边干边学,不懂的就多看多问。到单位第一年,他利用工作间隙恶补了很多电气化专业理论知识。
  2003年底,接触网所安排新职人员去宝鸡一个接触网零部件制造工厂实践学习,让他们从最基础的材料科学学起,和车间工人师傅同吃同住同工作。
  那段日子很苦,尤其是冬天宿舍里没暖气,每天晚上大家都在被窝里冻得蜷缩成一团。回忆起那段日子,他最庆幸的是学到了不少实用的材料基础知识,对后来的设计工作很有益处。“作为一个设计者,我们需要了解学习的知识非常广泛。只有打牢基础,牢固掌握基层工作中的很多细节,画图时才能心中有数,有依据、有底气。”他说。
  从宝鸡回来后,2004年3月的一天,罗健和所长沟通,表示希望进一步加大工作量。于是,当年4月份,罗健被派到上海,跟着项目负责人陈玮做地铁9号线的具体设计工作。其间,他在设计工作上展现出的系统理念、灵活思维和扎实的基本功,赢得了项目组成员的一致认可与称赞。后来,他又参与了沟(帮子)海(城)铁路电气化改造的具体设计工作。在这个项目中,有一件小事给罗健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时,负责项目接触网设计的一位技术负责人在一座铁路上跨桥的接触网设计中,没有认真计算净空,而是仅凭经验做设计,结果被当时电化处的总工严厉批评了一顿。这让罗健深受教育,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不敢有半点马虎。
  由于在工作中肯吃苦又爱动脑,在2004年(天)津秦(皇岛)沈(阳)铁路电气化改造的设计项目中,罗健被委派了更重要的任务:担任设计副专线。罗健抓住机会出色地完成了设计任务。特别是在其中一座钢结构桥梁的接触网设计中,他对各种复杂的几何尺寸做出极其精确的计算,得到了中国铁设总工程师的称赞。从此,这个充满朝气的年轻人,以其强大的责任心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罗健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2005年10月,他担任天津至秦皇岛客专项目专线,开始独当一面。
  成长中突破
  担任专线,罗健肩上的技术责任重大。为保证设计质量,罗健经常和外业工作队一起勘查现场,对重要工点反复测量确认。有时一天下来,光走路就得几十公里。津秦沈铁路就经过家乡,走在线上,一眼都可以望到他的老家。但因为工作繁忙,他好几次都是“过家门而不入”。而施工现场一旦出现紧急情况,罗健却总会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配合施工,协调解决各种突发问题。2005年8月,在津秦沈铁路一座铁路上跨桥的接触网施工中,由于外业资料陈旧不能及时反映新的现场情况,施工方发现净空不够时,桥梁两侧腕臂柱已经立起来了。
  这种情况以前他们从未遇到过,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在上跨的公路桥底部打眼安装支持装置悬挂接触线。但是,当他们与公路桥的产权方协商设计方案时,对方坚决不同意,冷冷地撂下一句话:“我不管你怎么搞,反正你们都不能碰我的桥!”
  场面一时陷入了僵局。罗健赶紧第一时间跑到现场,仔细察看。经过反复研究思考,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一个巧妙的特殊结构设计方案:通过在桥底加设两根立柱,在柱上设置水平支撑点,用来安装接触线。由于这个新的结构设计方案简单易行,尤其是不会牵涉第三方产权,不但成功解决了棘手的问题,而且在此后很多公路桥下的铁路接触网施工中得到了推广应用。
  不仅在工作中善于寻找突破口,罗健的组织协调能力也在任专线期间留下了良好的口碑。“我当专线时,要求设计人员最大限度地替施工现场想得周全一点,考虑得全面一点,而且在配合施工过程中要主动热情及时,尽全力为施工和建设方提供更周到细致的服务。所以,那些年,我们和施工方、建设方相处愉快,合作默契。”罗健说,“很多人成了我的朋友,现在虽然很少见面了,但仍然有联系。”
  几年来,罗健的工作成绩得到了组织的高度认可。2006年7月,罗健被中国铁设电化处任命为接触网所副所长,负责技术、质量等方面的管理工作。2008年1月1日,他被任命为接触网所所长。这么年轻,能不能挑起这副重担?很多人都对他持怀疑态度。那时,国内高铁建设刚刚起步。作为中国铁设惟一的接触网设计专业部门,接触网所里三十几个人的工作就代表着中国铁设的接触网设计质量和形象。罗健始终相信,只要肯下功夫,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人员再少、力量再弱,也要努力前行。在他的带领下,全所人员拧成一股绳,加紧学习培训,创造拓展生存空间,在充满竞争的市场中组织起强大的团队,不仅保质保量完成了各项设计任务,还在一些领域实现了突破和领先。
  2010年以前,国内高速铁路接触网施工的腕臂、吊弦预配计算工作由少数外国企业垄断。中国高铁要发展,急需研发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度腕臂、吊弦预配计算软件。
  面对挑战和机遇,2009年,罗健牵头组织的研发团队把握住与外方联合办公的机会,经过1年多的现场研究探索、几十页的计算模型推导、上百页的软件代码编写、上千次的调试试用,以及与外方软件计算结果的不断对比完善,最终研发出了计算精度不低于外方的先进软件,并且在京广高铁石郑段进行了实践验证。这项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设计和施工领域,使我国高速铁路接触网计算与预配关键技术打破外方技术垄断,实现了完全自主化,解决了设计和施工关键技术难题,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工程建设和运营质量。几年来,这项技术累计创造经济效益共计1.5亿元,并为我国高铁“四电”技术“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
  突破中创新
  从2008年1月到2017年4月,罗健在接触网所所长的位置干了10年有余,被人称为“年轻的老干部”。2016年4月,罗健被任命为中国铁设电信电化院副总工程师,分管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以外的几乎所有国铁项目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技术工作,负责100多个项目的专业审定。虽然管理上的工作越来越繁重,牵扯了很大精力,但罗健始终没有放松业务和技术上的学习深造,并承揽了一系列科研项目,主持编写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计手册》及《接触网腕臂安装图》等20余本通用参考书。特别是2015年、2017年,他分别承揽并主持了中国铁路总公司重大科研课题《新型高速铁路接触网装备技术研究》《高铁250km/h、350km/h接触网技术与装备简统化研究》。目前研究成果已经在京沈高铁中得到应用试验,结果显示,新型简统化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弹性、平顺性、安全性等关键性能指标均优于既有接触网。
  罗健表示,到2015年,中国高铁建设欣欣向荣,但我们的高铁接触网技术还是主要源于德国,少部分从日本、法国引进,技术标准、参数都不统一,甚至这么多年结构和形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而且有些接触网零部件还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现象。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认为应该有所创新,有必要提出自己的结构和标准,自主研究发展悬挂、支撑、定位、安装等关键技术。罗健的想法得到了公司的支持,他们制订的方案提报中国铁路总公司后,得到了立项批准。
  目前,新型简统化高速铁路接触网已是中国铁路总公司重大科研和试验项目,除在京沈高铁安排综合试验,铁路总公司还准备扩大试验应用范围。
  新型高速铁路接触网通过统一参数、统一结构、统一材质,提高装备简统化水平和服役性能,初步形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接触网,授权专利22项。试验数据表明,运用系统最优化、结构简约化、零件集成化设计理念,新型接触网大幅提升了弓网受流性能,结构简约合理,零部件数量减少30%以上,安装和维修效率提升30%。零部件采用铰链抱箍、销轴铰接、无损压接、精密锻造等结构、材料及创新工艺,提高了服役性能,吊弦寿命是原来的3倍。新型接触网与既有接触网制造成本基本相当,考虑施工维护效率提升、服役性能提高等因素,全寿命周期成本更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新型简统化高速铁路接触网的研发进展速度和试验应用效果超出了罗健的想象。他既感欣慰,又觉压力倍增。他说,将来接触网设计的“中国标准”一旦确定,必定会对中国铁路电气化专业的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这一天,已经越来越近了!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怀着对铁路“四电”事业的美好梦想,罗健15年如一日,始终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砥砺前行。参加工作以后,他公开发表论文13篇、出版著作1部、参编行业规范6项、授权专利4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7项,并先后入选2016年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和2017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百千万人才”工程专业拔尖人才,荣获了2017年铁路青年五四奖章。面对成绩与荣誉,罗健淡定地表示,前方的路还很长,梦想还在远方,要干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人物档案
  罗 健
  获得2017年铁路青年五四奖章,入选2016年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17年中国铁路总公司“百千万人才”工程专业拔尖人才。作为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电气化乃至“四电”集成领域的科技研发团队领军人,罗健主持完成了多项部、局级科研课题,其中《接触网智能预配平台研究与开发》科研成果打破外方长期技术垄断,破解了设计施工关键技术难题。他共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获得省部级优秀设计奖9项,主持编写《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零部件》等多项铁道及建筑行业标准,主持编写《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计手册》等行业指导用书和多本通用参考图,为我国铁路电气化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采访手记
  以梦为马 不负韶华
  为中国铁路电气化事业强大而努力,让火车跑得又快又安全,是罗健入职以来最纯朴也最强烈的愿望。如今,15年韶华已逝,罗健初心未改,执着前行。15年来,他用心设计铁路的每一张接触网,同时也在精心编织着自己的梦想。那梦想如同骏马,载着他在属于自己的天地间任意飞翔、驰骋。
  “接触网的价值在于传递能量,人生的价值在于奋斗担当。”罗健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在15年的工作中,他从未掉以轻心。他深知,轨道上空6米,在那“之”字形的网状结构中,融有他的责任与梦想。15年的奋斗与担当,也促成了罗健今天的成就与光荣。
  不负韶华不负心,不负青春不负梦,罗健做到了。